今天(23日)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,下午3点,4·23世界读书日“全城共读《中华洛阳》”活动在洛阳市席殊书屋举行。
今天(23日)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,下午3点,4·23世界读书日“全城共读《中华洛阳》”活动在洛阳市席殊书屋举行。
精读一本好书,点亮一盏心灯。今年世界读书日主题为“阅读·看见世界的回声”。洛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、洛阳市图书馆、洛阳市席殊书屋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联合举办此次活动,旨在推动洛阳历史文化传播,让世界看见洛阳的声音。
活动现场邀请了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理事、《中国洛阳》的作者徐金星、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桑栎分享洛阳有关的故事。
“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!”谈到河洛文化的起始,徐金星激动地说,洛阳是文化之源,《史记》中就曾记载“三代夏商周,三代之躯皆在河洛之间”。
徐金星介绍,《中华洛阳》全书分为上篇、中篇、下篇。上篇为中华洛阳十题,主要通过十篇短文介绍与洛阳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十个方面,如十三朝古都、众多姓氏的起源地等;中篇从洛阳地理位置、人文事迹、名胜古迹、宗教文化等方面,详细介绍了洛阳的文化魅力;下篇为洛阳散论九则,从不同论点切入,系统地论述了九个唤起洛阳人浓厚兴趣的文化问题。
《中华洛阳》全书图文并茂、易于理解、适合大众阅读,同时在书尾附上参考文献,可用于学术研究时学习参考,专业性强。
“洛阳的文化吸引我到这座城市。”桑栎说,她喜欢河洛文化,作为德国图宾根大学考古学博士,曾经选择考古学专业时,她没有受外界影响,而是从专业中汲取文化中的乐趣。
“若问古今兴废事,请君只看洛阳城。”席殊书屋负责人陈凯说,今后将继续探索洛阳古都、河洛文化,发扬洛阳文化。(洛报融媒·洛阳网记者 仝景菁 实习生 石依然 文/图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