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新闻中心   新闻 | 图片 | 洛阳
从“景点模式”走向“全域旅游”——“学习外地好经验,助力建设副中心”看青岛之二
海尔世界家电博物馆

  近年来,青岛重点突出滨海度假旅游、海洋休闲旅游、品质乡村旅游及融合创新旅游、输出服务旅游五大发展方向,以打造滨海度假旅游城市为目标,从“景点模式”走向“全域旅游”。

  从一片漆黑到灯火通明,夜经济让青岛旅游“亮起来”

  “来青岛,你们晚上一定要去五四广场看看灯光秀。”走在青岛街头,当记者询问“哪里最值得看”时,不少市民热情推荐。

  在2018年的上合青岛峰会上,绚丽的灯光秀惊艳世界。此后,“上合灯光秀”作为一个常态化文旅项目被保留下来。借“上合灯光秀”的东风,青岛旅游集团推出了“夜游浮山湾”项目,打响了繁荣青岛夜经济的“第一枪”。紧接着,青岛不少景区也开始试水“夜游”。

  “以前的青岛,到了晚上一片漆黑,现在可不一样了,灯火通明,亮起来的青岛很有大都市的感觉。”行驶在胶州湾大桥上,出租车司机权师傅感触颇深。

  由一片漆黑到灯火通明,这变化源于2019年7月青岛市政府出台的《关于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其中提出打造“购物休闲、特色餐饮、文体娱乐、演艺体验、观光旅游”五位一体的夜间经济模式,全方位推进青岛夜经济发展。为方便游客和市民夜晚出行,青岛交运温馨巴士有限公司、青岛公交集团等单位对发往人员密集区的车辆进行了延时;政府出台夜间峰谷电价政策,鼓励商超和餐饮街区延长营业时间……一系列“组合拳”打下来,青岛的夜生活从海滨到腹地、从新城到老城,全面开花。

  打造“博物馆之城”,不同主题博物馆成游客打卡胜地

  位于青岛市崂山区东海东路52号的海尔世界家电博物馆,是青岛建成的第100家博物馆。作为一家以家电体验为主题的博物馆,这里随处可见复古与科技的碰撞。每一位到访的游客,只要用心,都能在神奇场景中感受制造业的独特魅力。

  近年来,青岛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博物馆业发展,提出了打造“博物馆之城”的目标,初步形成了历史建筑博物馆群、乡村记忆博物馆群、名人故居博物馆群等十大博物馆群。

  一个啤酒品牌,几间原址厂房,凝聚着青岛的百年沧桑历史。青岛啤酒博物馆里的“工业游”,让冰冷枯燥的厂房焕发新的生机。游客通过参观生产车间和产品,了解生产流程和企业文化,寻找特定年代的工业记忆。

  青岛啤酒博物馆、中国海军博物馆、青岛海产博物馆等独具特色的博物馆,每年吸引着大量海内外游客,成为这座城市的闪亮名片。青岛贝壳博物馆等一大批非国有博物馆快速发展,成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截至2019年年底,青岛市博物馆数量突破100家,全市每9.5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,位居全国计划单列市前列。

  从“景点模式”到“全域旅游”,一年四季都有的玩

  每年6月至8月是海边旅游旺季,但以往游客在青岛平均停留时间比较短。如何延长游客停留时间,实现一年四季都有的玩、玩得好?青岛动起了脑筋。

  以打造滨海度假旅游城市为目标,青岛从“景点模式”走向“全域旅游”,重点突出滨海度假旅游、海洋休闲旅游、品质乡村旅游及融合创新旅游、输出服务旅游五大发展方向。比如在文化旅游方面,推出名人故居游、历史文化街区游等产品;在新业态方面,一批产业融合项目获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、国家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称号。

  多列高铁密集开通,把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带到青岛;市内地铁线逐步完善,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不断发现惊喜。2019年,青岛再度发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势,济青高速改扩建完工,新机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,地铁2号线一期全线贯通。

  旅游精细化服务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一环。青岛以游客与居民共建共享为核心理念,通过完善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体系、优化线下旅游服务中心布局、打造线上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等举措,推动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深度融合、相互促进、共同转型升级,打造出一个覆盖全域、全面畅达的“快行慢游”旅游交通网络体系,为游客及市民提供全域便捷的旅游交通体验。(记者 李燕锋 李岚 文/图)

  记者手记

  青岛的嬗变,是抓住机遇之后不断创新的结果。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,也给洛阳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。

  近年,我市围绕“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”这一目标,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,实现了全域旅游从“点上发力”到“遍地开花”:“东方博物馆之都”初具规模,隋唐洛阳城明堂天堂景点、九洲池景点、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全面开放,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成打卡胜地……

  没有文化的旅游只能是走马观花、浮光掠影,没有旅游的文化也难以创造完整的价值链。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,深化文旅融合创新,提升知名度、美誉度和吸引力,洛阳还需砥砺前行!(李岚)

来源: 洛阳网-洛阳日报    2020-05-27 09:16 [ 责任编辑: 唐好优 ] 返回洛阳网首页>>
热点图片
版权声明: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禁止复制、转载或建立镜像等。 联系电话:0379-65233520
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:4112012002 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:1608238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:豫B2—20060064  
网络服务:(0379)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:(0379)65233618 65233767 传真:(0379)65233529
地址: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:471023
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(0379)652336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