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新闻中心   新闻 | 图片 | 洛阳
王昆峰:专注拍摄牡丹40年

  王昆峰,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,专注拍摄牡丹40年。日前,为庆祝第37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,他的摄影展《国色·花语》在洛阳博物馆开展。王昆峰说,这次摄影展是他事业的一个新起点,他还要不断创新,重新出发。近日,记者走进他的工作室,倾听他与牡丹的故事。

  钟情牡丹,拍摄芳姿几欲狂

牡丹摄影作品(资料图片)

  王昆峰出生于1952年,热爱摄影,尤其钟情牡丹,他的摄影作品曾在《解放军报》《解放军画报》《中国艺术报》《中国摄影报》《中国摄影》《摄影世界》《中国摄影家》等报纸杂志上发表,多幅作品入选全国性摄影展览。他镜头下的牡丹,如梦如幻,让人沉醉。那一抹抹青翠、一片片殷红,或嫩蕊初成,或花瓣重叠,总是给人带来别样的视觉体验。

  王昆峰与牡丹结缘是在1979年。当时,《解放军画报》的编辑到洛阳组织牡丹专题的稿件,他在洛阳市原武装部负责新闻报道工作,便参与其中。

  接到任务的他,如履薄冰,但作为洛阳人,没有理由不拍好牡丹。接下来的时间,他默默下功夫,到处寻找心仪的牡丹“模特”。洛阳哪里的牡丹花开得多,哪里的花开得好,他都了如指掌。

  那年4月,他疯了一般,遇到心仪的牡丹“模特”便一头钻进花丛。为了找到好的拍摄角度,他一会儿趴着,一会儿躺下,一会儿又侧着身子,不知疲倦地搜寻着牡丹最美的芳姿……

  经过努力,他拍摄的牡丹作品被《解放军画报》用在1979年第10期《祖国万岁—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》专题报道中。交了“作业”的他,心里终于踏实了。也就是这次与牡丹的深度接触,他深深地爱上了牡丹摄影,自此与牡丹结下了长达40年的情缘。

  探究多年,创新作品得到认可

牡丹摄影作品(资料图片)

  社会在进步,科技在发展,摄影技术也在不断革新。王昆峰不愿安于现状,他要继续创新。在拍摄了很多牡丹照片后,王昆峰发现,多数照片还是采用惯常的拍摄手法,没有什么新意。虽然牡丹照片越拍越美,但并没有拍出牡丹的精髓。

  困惑多年、探究多年,王昆峰终于有了新的成果。他开始尝试各种景别,大景、中景、近景……从牡丹发芽拍到牡丹凋零,从黎明拍到黄昏,雨天拍完再拍雾天……为了得到一张让自己满意的照片,他废寝忘食,不辞辛苦。

  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最终,王昆峰通过具象和意向的拍摄手法展现牡丹之美,并成功出版大型画册《国色天香》。这一次成功探索,让他得到了业界的认可。2002年和2008年,他的作品屡次刊发在《中国摄影报》上。不仅如此,2008年,洛阳市政府还将他拍摄的牡丹摄影画册《国色天香》作为礼品赠送给国内外来宾。

  王昆峰说,洛阳是他的家乡,他爱洛阳,他要用相机记录牡丹的娇容,让全世界的人看到牡丹的美,也让全世界记住洛阳。

  凸显特色,找到属于自己的摄影之路

牡丹摄影作品(资料图片)

 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,但王昆峰仍不满足,怎样才能再次创新?他每天对着牡丹苦苦探寻新的拍摄方法。一天,他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:如果能记录下牡丹从含苞到怒放再到凋零的生命历程,岂不是很好?这个想法让他兴奋不已,他知道,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。

  面对挑战,王昆峰深思熟虑,谋定而后动。为此,他添置了1亿像素的相机、微距镜头、灯具及用于后期制作的图形工作站。

  他把办公室改成了摄影棚,也把牡丹“请进”摄影棚,开始无休止的探索拍摄。由于拍摄是在1厘米左右的空间内进行的,这让他的一身本事没了用武之地,每次按下快门后的结果也很难预料。他不停地测试数据、调整角度、变换灯光,一点点地减少偶然和意外。他把拍摄当成了科学实验,乐此不疲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一番努力下,王昆峰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摄影之路。

  如今,这位拍摄时经常“忘记自我”的摄影家说,他将再次举起那“化腐朽为神奇”的镜头,继续探寻着……(洛阳日报记者 贾臻 文/图)

来源: 洛阳网-洛阳日报    2019-04-26 11:13 [ 责任编辑: 史戎戎 ] 返回洛阳网首页>>
热点图片
版权声明: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禁止复制、转载或建立镜像等。 联系电话:0379-65233520
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:4112012002 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:1608238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:豫B2—20060064  
网络服务:(0379)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:(0379)65233618 65233767 传真:(0379)65233529
地址: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:471023
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(0379)652336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