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新闻中心   新闻 | 图片 | 洛阳
48年坚持做小麦杂交育种 徐才智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

  

徐才智介绍让小麦杂交的方法

  又到了种小麦的时节,昨日,在偃师市翟镇镇二里头村一座三层办公楼里的旧桌前,68岁的徐才智正在忙碌。将不同小麦按照性状、穗长、产量等统计数据进行排序,确定今年试验田里究竟该种哪个品种的小麦,伏在案头的徐才智聚精会神。

  今年是徐才智做小麦杂交育种的第48个年头。时间,像村北的洛河水般缓缓流淌,河边广袤田野里泛起的金色麦浪,是他总也看不够的风景。

  朴素想法:让乡亲们天天吃上白面馍

  二里头村,是徐才智出生的地方,属伊洛河灌区高水肥地区,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,素有“吨粮村”的美名。

  河滩地上种小麦,肥沃的土地,让这里的小麦能高产,却也易倒伏。徐才智小时候,丰收之年,村里的小麦地,每亩也就能打一二百斤。逢年过节,村民们才舍得吃白面馍。

  1970年,二里头村成立了农业科研站,20岁初中刚毕业的徐才智成了站里的一员。

  没有实验器材,徐才智和同站的研究人员从学校找来一架旧天平和小刀、镊子,从家里拿来瓦罐……

  没有试验田,村里辟了40亩公墓地,遇到有人办丧事,种苗顷刻间就会被踩踏得面目全非……

  没有育种技术,起初的一两年,科研站的研究人员一直采用无性杂交技术,试验过程繁琐,成功率还不高……

  简陋的条件,“无果”的研究,让科研站的研究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,但徐才智没有放弃。

  “让乡亲们天天都能吃上白面馍。”这个朴素的想法,就是徐才智坚持的理由。

  艰辛育种:十载坚持培育一个品种

  如何才能培育出优质又高产,早熟又抗寒的品种?日复一日,徐才智将不同品种、不同优点的小麦进行杂交,但由于技术限制,成功率一直不高。

  后来,从墨西哥考察回来的小麦育种专家李德炎,带来了小麦快速育种方法。这方法让徐才智如获至宝。

  1978年,徐才智开始尝试将“郑州761”小麦和“偃师4号”小麦进行杂交育种。因为是1978年培育的首批,徐才智为它取名“矮早781”小麦。

  第一年进行杂交育种,第二年开始筛选,第四年各种性状稳定,其后是预备测试、正式测试、生产试验……经历了十年漫长的小麦杂交育种之路后,1988年,徐才智带着“矮早781”,毛遂自荐参加了省里的评审。那一年,亩产突破500公斤的“矮早781”,在评审中脱颖而出,被定名为“豫麦18”。

  从那一年至今,他培育的这个品种,已累计推广超过3.2亿亩。

  2003年,继“矮早781”后,徐才智培育的“偃展4110”也顺利通过评审。从2002年开始参加河南省区试种植,凭借耐寒、苗壮、产量高这三大优势,“偃展4110”平均亩产连续多年居参试品种第1位。

  品质优、产量高、社会效益好,徐才智选育出的“豫麦18”“偃展4110”,均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一等奖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
  晚年心愿:想把毕生研究成果交给国家

  再过几天,徐才智就要过69岁生日了。如今的他,已有些耳背,手脚也不似年轻时灵活,但他每年仍要坚持做上千种小麦的杂交育种。

  育种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,徐才智说,趁着自己还有力气,他还想再培育出一个适应性强、能够抗多种疾病、高产、优质的小麦品种,可相较于有无限种可能的小麦育种研究,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太过短暂。“在做小麦育种的同时,也能将自己的毕生研究成果整理成文字,交给国家,让这些经验能发挥更大价值。”这是徐才智晚年的心愿。(洛阳晚报记者 李雨璐 通讯员 王雷/文 记者 张怡熙/图)

来源: 洛阳网-洛阳晚报    2018-09-21 10:13 [ 责任编辑: 史戎戎 ] 返回洛阳网首页>>
热点图片
版权声明: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禁止复制、转载或建立镜像等。 联系电话:0379-65233520
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:4112012002 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:1608238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:豫B2—20060064  
网络服务:(0379)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:(0379)65233618 65233767 传真:(0379)65233529
地址: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:471023
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(0379)652336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