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新闻中心   新闻 | 图片 | 洛阳
建设博物馆之都 洛阳底气十足

  

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(山陕会馆)琉璃照壁

  典藏人类文明的殿堂——博物馆,浓缩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历史精髓,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而矗立。

  摊开洛阳的博物馆地图,一座座宝库浮现在眼前:洛阳博物馆、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(山陕会馆)、洛阳围棋博物馆、洛阳百年留声博物馆、洛阳市洛阳铲博物馆……它们有的犹如园林,美轮美奂;有的藏于小巷,待你发现;有的其貌不扬,但藏品稀有。

  十三朝古都洛阳,悠久的历史、灿烂的文明,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。我市可移动文物数量多、分布广、价值高、年代跨度大。今年4月,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发布,我市共计登录可移动文物419918件(套),占全省总量的23.68%,居省辖市首位。

  近年,我市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,“博物馆之都”建设初具规模。目前,我市已拥有19家国有博物馆(纪念馆)。我市非国有博物馆也迅猛发展,总数达到47家,居全省首位。这些非国有博物馆变身公共文化场所,不仅让市民和游客大饱眼福,还展现了藏品背后的历史,在弘扬河洛文明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。

  如今,博物馆群已成为古都洛阳的文化新地标。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常委(扩大)会议强调,要围绕建设博物馆之都,着力推进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、丝绸之路博物馆、契约文书博物馆等建设,尤其要加快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建设,做好隋唐大运河、汉函谷关的“一河一关”保护开发。还要搞好“三个拓展利用”,在人民群众分享上拓展利用,逐步加大博物馆、遗址公园免费开放力度,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遗产保护成果;在社会合作上拓展利用,推动社会资金与文物资源相结合,让文物活起来;在让文物走向生活上拓展利用,推出更多深受人民群众喜欢的复仿制品、文具、邮品、生活用品、服饰等,让民众把“博物馆”“文物”带回家。

  建设“博物馆之都”,洛阳底气十足,正在当下!(洛阳日报记者 常世峰 文/图)

[1]  [2]  [3]  下一页  尾页
来源: 洛阳网-洛阳日报    2017-09-20 09:56 [ 责任编辑: 周萌 ] 返回洛阳网首页>>
热点图片
版权声明: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禁止复制、转载或建立镜像等。 联系电话:0379-65233520
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:4112012002 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:1608238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:豫B2—20060064  
网络服务:(0379)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:(0379)65233618 65233767 传真:(0379)65233529
地址: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:471023
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(0379)65233605